13歲的小玲(化名)長時間腹痛、腹瀉,起先認為僅僅一般胃腸炎,沒想到終究被確診為胃癌,不得不承受胃部切除手術。醫師發現,她的飲食習慣可能是重要誘因——長時間食用腌制菜、鹽焗食物,還常以泡面、燒烤替代正餐。
小玲(化名)在病房學習。
13歲女生查出胃癌
這些菜從小吃到大
1米4的個子,體重才35公斤。站在醫護人員周圍的小玲兩頰深陷,四肢細長,單薄得像一片葉。年紀輕輕的她,已經是一位胃癌患者,需求切掉半邊胃。
年紀輕輕怎樣會得胃癌?廣東中山大學隸屬第六醫院(下稱“中山六院”)結直腸外科八區刁德昌主任團隊在掃除胃腸腫瘤宗族史后,把目光轉向日子習慣。
據小玲介紹,自己在出世滿月后一向跟從奶奶在農村日子,老人家節省,平常喜愛做一些腌制的梅菜、鹽焗類的食物,長時間食用。奶奶沒空燒飯的時分,小玲就只能用泡面、燒烤將就一下。這些狀況導致小玲養分不良。
早在半年前,癌癥的警鐘就已敲響。那時,小玲的上腹部總是隱隱作痛,時不時還有腹瀉癥狀,到鎮衛生院查看后,吃點胃腸藥能緩解半個月或一個月,狀況重復,但她仍認為是一般胃腸炎,沒有過多留心。
直到最近,小玲肚子痛得更嚴峻了,吃胃腸藥也沒有顯著好轉,才到醫院做胃腸鏡,胃印戒細胞癌的病理讓在場一切人呆若木雞。(胃印戒細胞癌是高度惡性腫瘤之一,約占胃癌的9.9%,具有侵襲力強、病程開展快、惡性程度高的特色。)
“學霸”女孩術后一周出院
微創手術切除60%胃安排
通過全面評價,刁德昌醫師團隊決議選用腹腔鏡下近端胃癌徹底治愈術,需求切掉部分胃。手術前,專家具體向宗族解說了手術的必要性。宗族慎重考慮后,贊同承受手術醫治。
考慮到小玲長時間養分不良,醫師在術前、術后均擬定了縝密的養分支撐計劃,保證她可以耐受手術并順暢恢復。
手術中,醫師在小玲腹部開5個小孔,通過腔鏡技能明晰定位病變部位。通過2小時的精密操作,醫師成功切除一切病變胃安排,占全胃的60%,僅留下4厘米的腹部切斷。
據了解,小玲不只成果優異,仍是校園的書法能手,常在競賽中獲獎。術后僅一周,這位“小學霸”便順暢出院,從頭回歸學習和日子。
患者出院前的合影,右二為小玲(化名)。
年青人胃癌發病率30年翻一番
“以往在大眾認知里,胃癌是老年人才會患的病。但近年來胃癌發病出現年青化趨勢,19-35歲人群發病率顯著上升?!痹撛何竿饪茖W科帶頭人彭俊生教授提示,愛吃辣條、泡面、燒烤等高鹽、腌制、熏烤食物的人要分外留神。
據介紹,近五年我國19歲-35歲青年人的胃癌發病率顯著上升,35歲以下年青患者占病患總數6%~11%,發病率較30年前翻了一番。
彭俊生說,兒童胃癌發病的原因非常復雜,觸及遺傳、環境、飲食習慣、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多個危險要素。怎么防備胃癌?專家提示,胃癌開展一般需求5-10年,前期干涉是要害:
健康飲食:少吃腌制、燒烤食物,多吃新鮮蔬果,規則進餐。
杰出日子習慣:堅持運動、足夠睡覺、戒煙限酒。
防備幽門螺桿菌:運用公筷、定時消毒餐具,防止穿插感染。
定時查看:尤其是有宗族史者,應定時做胃鏡篩查。
來歷:南方都市報
修改:施雨
編審:戴慧菁